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料库 【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信息来源:网络    时间:2024-08-26 05:2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实现江苏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省委在工作中坚持正确导向,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在“八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基础上,1995年12月18日至20日,省委召开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后5年和15年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在工作中要切实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精神,坚持发展不动摇,把较快的速度与较好的效益统一起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大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坚持贯彻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提高江苏经济的整体素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共同进步。

1996年4月,省委召开会议,对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进行部署。在经济体制转变方面,要求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企业改革,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二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市场机制完善;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支撑条件。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二是强化政策导向,推动规模经济迅速发展;三是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的紧密结合;四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五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三产比重;六是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努力形成乡镇企业的新优势;七是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八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九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有效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7年6月,在江苏省党代表会议上,省委进一步作出了把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第三次发展机遇的重大决策。具体要求是:按照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为依托,从地区和行业整体出发,对经济结构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按照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实现优化经济结构、产业升级的目标。

在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省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结合江苏实际提出,实现江苏跨世纪奋斗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两大课题。从江苏实际出发,当前必须努力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并把两个调整有效地结合起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加快构筑面向21世纪的新优势。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指引下,全省掀起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江苏经济新发展的高潮。经济结构调整中更为突出的是工业经济结构调整。1997年至1999年,连续3年全省开展“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年”活动。1997年,省政府成立了省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专门领导工业结构调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政府制订下发《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以及1997年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集团发展和南北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又给各市和四大支柱产业主管部门、省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以及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分解下达了考核目标,签订责任状,促进工业结构调整。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压力,省委、省政府把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启动住宅市场,加快发展住宅产业,努力扩大外贸,大力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省委积极用好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决策,及时调整“九五”后3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及1998年度社会投资调控目标。1999年3月,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出台了一批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紧密结合的政策措施。

随后,省委、省政府又陆续下发了《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关于提高我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同时研究起草了《江苏工业再上新台阶三年发展纲要》《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三年纲要》等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到“九五”末,江苏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电子、石化、机械、汽车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比“八五”期末上升5个百分点。资产重组、兼并联合迈出新步伐,规模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同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关闭一批小煤矿、小电厂、小水泥、小炼油等分散落后的生产企业。新增长点产出加大,重点企业较快发展,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95年至2000年,全省工商领域共组建22个省级重点企业集团,重点培育了200多家成长型企业,其年均增长率高达20%。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和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江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到2000年底,全省高新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园区总产值的50%,高新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总数的24.2%。

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方面,1997年启动了南北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工程,选定苏南的13个县(市、区)和苏北的13个县分别对口挂钩。新建项目成为苏北经济新的增长点,徐连经济带建设和“海上苏东”建设步伐加快,淮北致富工程有效开展。

全省各地还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重大工业基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了技术结构调整。技术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仅2000年就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21家、省级技术中心70家、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33家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3家。

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工作。12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明确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承包等方式,参与国企改革。2000年12月,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提出“六放”(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方针,坚持质量并重、城乡并举、南北并进的原则,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到2000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149.1万户,私营企业17.4万家,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508.3万人,注册资本(金)1152.3亿元。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法人、个体户、外资参与企业改制,国有股比重有序下降。同时,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渗透、融合,有力地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私营个体经济、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股份制经济发展加快,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省委、省政府采取调整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各项措施,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好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全省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8585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在1980年基础上实现翻三番,2000年达到1.17万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供销两旺,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能源、交通、通信以及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九五”期间,在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江苏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的局面大为改观,经济发展的后劲大为增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公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一。兴建了一大批防洪骨干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防洪保安和水源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信息港湾工程全面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淮河、太湖等水污染防治、大气和固废污染治理等工作全面展开。大力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和全国模范环保城市创建,成果显著。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科学研究与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比“八五”期末提高1.7和1.6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高校总数和高校在校生人数均居全国第一。文化大省建设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全面繁荣。

到2000年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总体小康,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九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2000年11月1日,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十五”计划是江苏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江苏全面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十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富民强省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大省和科教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努力实现相对充分就业,基本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依法治省取得显著成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为江苏进入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明确了奋斗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成为组织和动员全省人民奋发努力、把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来源:《中共江苏地方简史》(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

| 首页 | 关于顺盈娱乐 | 顺盈新闻 | 顺盈注册 | 顺盈登录 | 顺盈平台 | 顺盈代理 | 顺盈APP下载 |

ICP备案:粤IP******** Copyright © 2002-2022 顺盈平台官方指定注册站 版权所有

平台注册入口